大石門休農團照

肯納有機農園就坐落在⽯⾨⽔庫的周邊,⾃106年台灣肯納⾃閉症基⾦會推動設置農場,肯納農場的成立可為肯納症(自閉症)及其家庭提供多元的農園藝療育和農事體驗活動,更期望透過本農場能強化與在地社區的團體及鄰⾥關係融合交流,提升本區休閒農業區的知名度,創設新休閒據點,我們也持續邁向永續發展。

石門水資源休閒農業區


本區緊鄰石門水庫與大漢溪,社區生活與產業發展均與水資源密切相關。區內與水資源有關之人文、地理、景觀、產業、及水利設施與機關眾多。未來,本區將結合三坑之水稻與筊白筍產業、三林之茶葉與水果產業、佳安之有機蔬菜與活魚產業,並充分運用各項與水資源相關之人、文、地、產、景資源,以發展具在地特色之休閒農業。

大石門休閒農業特色

水資源

選擇水資源作為本地區的特色,主要是我們這個地區充滿了不同的水系,如石門水庫、桃園大圳、各個小坑溪及地下水源豐富又水質非常良好, 還有不同的埤塘或養殖池等。而且水更是生活之母,又是生產農業生產灌溉的基礎,穩定「看天田」的生產作物,形成農創休閒的新價值主張我們有哪些水資源呢

石門水庫

石門水庫是台灣北部的主要水庫之一,位於桃園市大溪區、龍潭區、復興區與新竹縣關西鎮之間的石門峽谷。石門水庫曾經是遠東最大的水庫,採土石堤岸型壩體,攔截大漢溪溪水蓄水而成,是台灣第一座多功能水庫。

(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)

桃園大圳

為台灣日治時期重要水利工程之一,灌溉區域涵蓋桃園市大溪區、八德區、桃園區、中壢區、楊梅區、新屋區、蘆竹區、觀音區、大園區。

(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)

石門大圳

1953年桃園乾旱,大嵙崁溪水位不足,桃園大圳出現用水不足,促使石門水庫的興建,水庫完工後同時建構了石門大圳,1956年7月開工,1964年6月完工,灌溉區域涵蓋桃園市龍潭區、中壢區、楊梅區、平鎮區、八德區、新竹縣湖口鄉。雖然桃園大圳有助於農作物的灌溉,但因為龍潭地勢比桃園大圳高,龍潭缺水的狀況一直要石門水庫及石門大圳陸續的開通才得到解決。本地區沿著石門大圳旁,建置了櫻花休閒步道、三坑自行車道或灌溉設施景觀等。

(圖片來源:農田水利屬)

三坑子

客家話的溪唸作『坑』,三坑子由其三條小溪(坑)的河階地形而名。早期陸運不發達,貨運皆仰賴水運,因著大漢溪水利之便,將三坑子集貨站的物品,運輸到國外或送往新莊、萬華,甚至於大稻埕、淡水等地;因此,三坑子逐漸發展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三坑老街的商業街屋。

(圖片來源:農田水利屬)

(圖片來源:桃園市龍潭區公所)

清水坑生態聚落

在三坑河階地形較低處有打鐵坑溪,又稱清水坑溪,是是大漢溪的支流,發源於龍潭區石門山(小竹坑山)西側,向北流至打鐵坑,穿越台3乙線打鐵坑橋後向東北方向流去,途經清水坑、大平村、三坑,最後於三坑自然生態公園附近注入大漢溪。打鐵坑溪從溪流源頭經「千層瀑布」及洗當淨至古蹟「大平紅橋」,蜿蜒在青山與田野間,保有昔日農村景觀,沿途風光明媚。

(圖片來源:桃園市政府新聞處)

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

負責淡水河防洪治理、石門水庫營運管理、集水區整治、北區水資源管理調配及開發工程等業務。位於石門水庫管理局前的石門大草坪相當寬闊,總是吸引許多大小朋友來此放風箏、踢球或野餐,一旁的宿舍區植有許多櫻花樹,每逢春季櫻花綻放,美不勝收。

(圖片來源:桃園觀光導覽網)

客家生活聚落

我們這邊屬於台灣客家原鄉之一,是為桃園市所選定「客家文化生活體驗園區」之社區生態博物館,蘊含豐厚之客家文化。地區內有各式客家伯公廟、山水之境坑溪風情、空間聚落史蹟、體驗客家風情的大坪聚落、百年磚造「紅橋」遺蹟、宛若時光隧道的「三坑老街」與客家茶港的自然生態公園,歡迎大家有空時不妨來點桃園龍潭客家之旅!其中大平紅橋三坑老街客家文化館三坑自然生態公園都歡迎到我們”肯納鄰里”看看,這些美麗又充滿文化的景點就在我們肯納莊園身邊呢!

伯公廟

『伯公』是客家人對土地神的稱謂,閩南人稱之為土地公,我們不難發現在街頭巷尾都有祂的蹤跡,從散布在三坑聚落的各種伯公廟,開庄伯公廟、水頭伯公廟、入口伯公廟、樟樹下伯公廟、三坑子伯公廟、橋頭伯公廟等,不難看出無論現在還是從前,伯公都受到人們所敬重,這和務農的社會有極大的關係。

(圖片來源:桃園市龍潭區公所)

大坪聚落

「大平(大坪)」是位於龍潭通往石門水庫的傳統客家聚落,由於較靠近山區,當初為了防禦山區的原住民攻擊而將房舍建築得較為低矮,巷弄非常狹窄且彎曲,戶戶看似相似的專烏難以標記,讓初訪者方向難辨,可切身體會先人的設計奧妙。大平月灣已有百餘年歷史,是大平村臨大漢溪最早開墾地區,也是對外門戶~在它對面的「洗當淨」涼亭,為早期當地婦女洗衣、洗菜地 方,為太平村客家庒的居民「聚所」,現在仍然有在地婦女在清潔衣服,可謂相當務實。

(圖片來源:佑佑皮皮xuite日誌)

樟之細路及古道

樟之細路是客家聚落就有的古道,從桃園龍潭延伸至台中東勢,是先民伐樟煉腦的內山小徑,主線步道長約220公里,總長約380公里,串連了許多舊鎮老街,是成就台灣樟腦王國功不可沒的一條路徑。其中龍潭這邊有許多的古道,都是由先民為了運送農作物從山上翻山越嶺走出來的,不妨可以到”肯納鄰里”一探究竟喔!

(圖片來源:台灣千里步道協會)

特⾊商家

三坑淼淼水九仙休閒農場

地址:龍潭區三坑里永福路626號

簡介:結合農業生產、農村生態與農民生活為理念,提供兼具農業體驗與休閒旅遊之服務功能。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三坑里中正路三坑段691號

簡介:園區內提供遊客採草莓體驗,園區前方設置小花園,後方則可通往『大平紅橋』,成為『虹橋風景區』的大門口!

前往網站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佳安里文化路491號
簡介:佳安里羅濟巧里長多年對經濟的研究與發展非常透徹,目前擔任佳安里里長把佳安里經營行得非常成功,對茶道的瞭解更是深藏不漏的私房功夫。

前往網站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三坑里永福路7鄰225巷16弄

簡介:用古老的三合院老房子當作雞舍,養日本雞、肉雞、蛋雞、鬥雞、烏骨雞等少量而特殊的雞種,踏實且認真經營。

主要經營茶葉批發及零售,阿里山、杉林溪、梨山、合歡山等高山茶葉,產品皆經過SGS或TTB農藥檢驗合格,消費者可以安心飲用。
並於106年技轉壓餅技術,將台灣茶葉壓制成圓餅形狀,使茶葉風味提升之外,也更方便保存。也可客製化壓制成仙草餅、檸檬紅茶餅、桂花烏龍等特色茶餅。
歡迎大家來參觀品茗~

前往網站

地址:龍潭區三林里,『打牛其古道』入口,靠近三角林水汴頭

簡介:農地分佈多處,種植文旦柚、蜜柚、佛利蒙、帝王柑、沙糖橘、茂谷柑及無子桶柑。

前往網站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佳安里十一分路12巷26弄39號

簡介:『循環養耕農法』利用蚯蚓分解農業廢棄物,所生產的蚯蚓糞便其實是一種很棒的『蚓培材』,施用在農作物當基肥,不但改變地力,減少病蟲害發生,最重要的事,土地變健康了!打造內含蚯蚓和有機質的”生物動力生態箱”

前往網站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三坑里中正路三坑段新生路口

簡介:經營園藝造景、景觀維護、盆景出售、庭園樹栽種、代工割草、修剪、農藥、除草等。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三坑里永福路573之1號

簡介:2000坪的農園,種植洛神、木瓜、百香果、紅心芭樂、火龍果、枸杞、桑椹等作物,提供遊客體驗洛神採果、洛神醬DIY、洛神鮮果汁及洛神花茶!

前往網站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三林里11鄰28-6號

簡介:從事茶業生產有30年歷史,並鑽研製茶技術,從民國71年起每年製茶比賽都名列前茅。園內空氣清新,視野寬廣,初踏入園區內立即心曠神怡,成為休閒度假、品茗好地方。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三鄰里富華街三林段362巷18號

簡介:園內全面採用有機肥料、自然農耕法栽種;為了更貼近自然環境,果園裡沒有高牆只有矮綠籬。園區內提供DIY採果並開發系列產品。

前往網站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淮子埔路138巷58-1號

簡介:農場利用水量充沛的湧泉,設置湧泉瀑布、戲水區、景觀池及魚池。園區內建有20間露營小木屋,供遊客入住宿營。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三林里清水坑208號

簡介:以清水坑優質清澈的泉水養殖鱸魚、草魚、烏鰡、福壽魚。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三林里清水坑街126號

簡介:鍾添景先生為觀音鄉農家子弟,創業有成,為中壢『紅柿子』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,為了救一棵大樹,到清水坑的過水橋旁買下約3000坪農地用來種樹、維護水池生態,並設立發芽米加工室、發芽米啤酒工作室。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三坑里三坑子自然生態公園旁

簡介:黃金蜆養殖場位於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及蔗部坑溪下游旁,養黃金蜆、土雞、種菜,成為本區域特色農產。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三林里(三角林開庄伯公廟前)

簡介:葉義俊先生原經營汽車修理廠,去年才返鄉、學習照顧父親所種植的300株苦茶樹。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三林里民族路470巷6號

簡介:葉仁謀先生於猿家族經營的『華隆農場-製茶廠』所在地,種植榆樹(造型園藝及盆栽),並養殖一百多隻日本雞,可供觀賞。

地址:三坑里22鄰新生路口62 號

簡介:農場種植四季香水檸檬,定設置農產加工體驗區、農產品展示區及生態水池區。未來提供遊客
DIY體驗。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三元段1015、1016地號

簡介:利用鄉村文化及生活、田園風光、生態環境以及自然資源,結合農業生產場地設備,發揮農村農業休憩功能。